自动焊接机中焊丝的移动检测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环节,主要用于监控焊丝送进速度、送丝稳定性、焊丝余量及是否出现卡丝、断丝等异常,常见检测方案需结合传感器选型、信号处理和控制逻辑,具体实现方式如下:
需检测的关键指标:
送丝速度:焊丝单位时间内的送出长度(如 3-15m/min,根据焊接工艺调整);
送丝位置 / 位移:累计送丝量(用于控制焊接填充量);
送丝状态:是否连续送进、是否卡丝(送丝阻力突变)、是否断丝(送丝中断);
焊丝余量:卷轴上剩余焊丝长度,避免空焊。
利用焊丝送进时带动机械结构旋转,通过编码器将旋转量转换为电信号,计算送丝参数。
针对焊丝表面光滑或易变形场景(如细直径焊丝 φ0.8mm 以下),采用非接触式检测避免机械摩擦影响。
用于检测送丝阻力变化,判断是否卡丝或焊丝打结。
方案 1:编码器 + 卷轴直径计算:在焊丝卷轴轴上安装编码器,记录卷轴旋转圈数,结合卷轴初始直径和焊丝直径,计算剩余长度(剩余长度 = 平均周长 × 剩余圈数,平均周长随卷轴直径减小而变化)。
方案 2:超声波 / 光电传感器:在卷轴旁安装传感器,检测焊丝卷轴的半径变化(如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测量卷轴表面到传感器的距离),换算余量。
方案 3:重量传感器:将焊丝卷轴放置在称重传感器上,通过重量变化计算剩余长度(已知单位长度焊丝重量)。
信号采集:
送丝速度闭环控制:
PLC 将设定速度(如 10m/min)与编码器检测的实际速度比较,通过 PID 算法调节送丝电机频率(如控制变频器输出或伺服电机速度),确保速度稳定(偏差≤±0.2m/min)。
示例逻辑(STL 语言简化):
plaintext
L #SetSpeed // 设定速度
L #ActualSpeed // 实际速度(编码器计算值)
-I // 计算偏差
L #PID_Output // PID输出
// 输出控制送丝电机
T #Motor_Speed
异常判断与报警:
断丝检测:编码器脉冲在送丝指令有效时持续 0.5 秒无变化(速度 = 0),触发断丝报警(输出报警信号,停止焊接)。
卡丝检测:张力信号超过阈值(如 8N)或电机扭矩超限,立即停止送丝并反转退丝(避免焊丝折断)。
余量不足:当剩余长度≤5m 时,触摸屏显示 “焊丝余量低” 提示,余量≤1m 时自动停机。
机械结构优化:
抗干扰处理:
校准方法:
自动焊接机的焊丝移动检测以旋转编码器 + PLC 高速计数为主流方案,兼顾成本与精度;配合张力传感器可实现异常状态监控,非接触式传感器适合特殊工况。核心是通过闭环控制确保送丝稳定,并快速响应异常(断丝、卡丝),从而保障焊接熔深均匀、避免焊偏或虚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