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ABB机器人(中国)服务商    

ABB机器人,ABB喷涂机器人,ABB码垛机器人,ABB焊接机器人,AB...
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吴经理
  • 电话:18576370666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站内搜索
 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收放卷控制请教!
新闻中心
收放卷控制请教!
发布时间:2025-09-15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0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收放卷控制是自动化领域中常见的张力控制场景(如薄膜、纸张、线缆等材料的卷取与放卷),核心是维持材料张力稳定,避免拉伸、褶皱或断裂。以下从控制原理、实现方案和关键技术展开说明:

一、收放卷控制的核心目标

  1. 张力稳定:在收 / 放卷过程中,材料张力保持设定值(如 50N),不受卷径变化、速度波动影响;

  2. 同步协调:收卷、放卷、牵引辊的速度需匹配(收卷速度略大于牵引速度,放卷速度略小于牵引速度);

  3. 卷径计算:收卷时卷径逐渐增大,放卷时卷径逐渐减小,需实时计算卷径以调整电机转速。

二、常见控制方案(按张力控制方式分类)

1. 开环控制(适用于低精度场景)

  • 原理:通过预设速度曲线或卷径与转速的数学关系控制,不检测实际张力。

  • 实现

    • 收卷:电机转速随卷径增大而降低(n = v/(π·D)v为材料线速度,D为当前卷径);

    • 放卷:电机转速随卷径减小而降低。

  • 优点:结构简单,成本低;

  • 缺点:无法补偿摩擦力、材料弹性等干扰,精度低(±10%)。

2. 闭环控制(高精度场景常用)

需引入张力传感器(检测实际张力),构成闭环调节系统,分以下 2 种主流方案:

方案 A:直接张力闭环(张力传感器 + PID)

  • 硬件组成:张力传感器(如拉压力传感器)、PLC、变频 / 伺服电机、张力控制器(或 PLC 内置 PID)。

  • 控制逻辑

    1. 设定目标张力T_set,张力传感器反馈实际张力T_act

    2. 计算偏差ΔT = T_set - T_act,通过 PID 调节输出控制量(如电机扭矩或速度);

    3. 收卷时:卷径增大→PID 增加电机扭矩(维持张力);
      放卷时:卷径减小→PID 减小制动力矩(避免张力过大)。

  • 示例 PID 参数调节

    • 比例增益(P):快速响应偏差(过大会震荡);

    • 积分时间(I):消除稳态误差(过大会滞后);

    • 微分时间(D):抑制超调(适合高速场景)。

方案 B:间接张力闭环(卷径 + 速度同步,无传感器)

  • 原理:通过控制收 / 放卷电机与牵引电机的速度差维持张力(张力与速度差正相关),需实时计算卷径。

  • 卷径计算方法

    • 编码器法:放卷轴安装编码器,通过脉冲数计算已放出长度L,卷径D = D0 - (2L)/(π·N)D0为初始直径,N为卷料层数);

    • 浮动辊法:通过浮动辊位置反馈卷径变化(位置传感器检测,适合收卷)。

  • 优点:省去张力传感器,降低成本;

  • 缺点:精度依赖卷径计算准确性(±5%)。

三、典型系统架构(以 PLC + 伺服为例)

以薄膜收卷系统为例,核心组件及控制流程:

1. 硬件组成

  • 驱动部分:收卷伺服电机(带编码器)、放卷磁粉制动器 / 伺服电机、牵引伺服电机;

  • 检测部分:张力传感器(安装于导向辊)、浮动辊位置传感器、卷径检测编码器;

  • 控制部分:PLC(如西门子 S7-1200/1500、三菱 Q 系列)、HMI(设置张力参数、显示状态)。

2. 控制流程(收卷为例)

plaintext

1. 初始化:设定目标张力T0、初始卷径D0、牵引速度v;
2. 运行中:
   - 张力传感器实时反馈T_act;
   - PLC计算ΔT = T0 - T_act,通过PID输出扭矩补偿值ΔM;
   - 计算当前卷径D(根据编码器脉冲或浮动辊位置);
   - 收卷电机速度n = (v + Δv)/πD(Δv为PID调节的速度补偿);
   - 伺服驱动器接收速度+扭矩指令,控制电机运行。
3. 停车:逐渐降低速度,保持张力至停止(避免材料松弛)。

四、关键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

  1. 卷径计算误差

    • 问题:收卷后期卷径计算偏差累积,导致速度控制不准;

    • 解决:定期通过浮动辊位置校准卷径,或采用激光测径仪直接测量。

  2. 启动 / 停止时张力波动

    • 问题:启停瞬间加速度变化大,易导致张力冲击;

    • 解决:采用 S 型加减速曲线,启动时张力设定值逐步提升至目标值。

  3. 材料特性差异

    • 问题:不同材料(如薄膜 vs 纸张)对张力敏感度不同;

    • 解决:HMI 预设多组张力参数(配方功能),一键切换。

  4. 锥度张力控制(收卷专用)

    • 问题:收卷后期卷径大,内层材料易被外层挤压变形;

    • 解决:随卷径增大,按比例降低张力(如T = T0 × (D0/D)D0为初始直径,D为当前直径)。

五、编程实现要点(以 PLC 为例)

  1. 卷径计算程序(ST 语言示例)

    st

  1. // 放卷卷径计算:D = 2×(初始周长 - 已放长度)/π
    "已放长度" := "已放长度" + (Encoder_Pulse × PulsesPerMeter) / 1000;  // 单位:米
    "当前卷径" := 2 × ("初始周长" - "已放长度") / PI;
    IF "当前卷径" < "最小卷径" THEN "当前卷径" := "最小卷径"; END_IF;  // 限制最小值


  2. 张力 PID 调节(梯形图逻辑)

    • 调用 PLC 内置 PID 功能块(如西门子FB41、三菱PID_AT);

    • 设定值SP = 目标张力,过程值PV = 传感器反馈张力;

    • 输出值MV关联至电机扭矩 / 速度指令。

  3. 速度同步控制

    • 收卷速度 = 牵引速度 × (1 + 张力补偿系数);

    • 补偿系数通过 PID 动态调整(张力不足时增大,张力过大时减小)。

六、选型建议

  • 低精度(如包装膜):PLC + 变频电机 + 磁粉制动器 + 间接张力控制;

  • 中高精度(如纸张、箔材):PLC + 伺服电机 + 张力传感器 + 直接张力闭环;

  • 高端场景(如锂电池极片):专用张力控制器(如三菱 LD-75P、西门子 S120)+ 绝对值编码器。


收放卷控制的核心是 “张力 - 速度 - 卷径” 三者的动态平衡,实际调试时需结合材料特性逐步优化 PID 参数和卷径补偿算法,建议先进行空载测试,再逐步加载调试。
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8576370666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